Sunday, September 27, 2009

新村小孩不愛看書?


  2008年雖然只有46人申請成爲猫頭鷹閱讀室的會員(具借書資格),但是這一整年的借書頻率就達3790次。數字背後似乎傳達某種訊息,特別是在這46人當中,約40位是小學生。讓我們來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:3790次的借書頻率除以46人,答案是:在去年的一整年,每一位會員平均看了或借了最少82本(次)書。不論有關書本是屬于何種性質(文字類或繪本類),或者同樣的人對同樣的一本書重複借了多少次或看了多少遍,‘82’這個數目字還是令人相當興奮。對猫頭鷹閱讀室而言,讓我們再做一道數學題:一年52個星期,猫頭鷹在去年開放了約一百天。若3790次的借書頻率除以104天,一天內平均借出36本書。就猫頭鷹一周僅開放兩天而言(星期六、日),這個借書頻率雖然不十分高,但還是反映了小朋友對閱讀的某種正面意義。以上訊息只對‘會員’做簡單的數字分析。除此,乃有一些‘非會員’(不具借書資格)會不時到來猫頭鷹進行閱讀。
就此而言,你認爲新村小孩愛不愛看書?

(本文取自:《貓頭鷹閱讀室資訊》創刊號,頁4。)

Q & A:認識貓頭鷹


Q: “猫頭鷹閱讀室”是什麽組織?
A:是一間非盈利社區圖書室,其成立宗旨主要是爲了推廣新村兒童和青少年的閱讀風氣,背後推展這項工作的人皆爲義工。

Q:居然是“非盈利”的組織,它的資金來自那裏?
A:支持這項工作的所有資金主要來自一群住在大城市的年輕人,大多自掏腰包或者向身旁的朋友募款得來,有者則主動捐贈新書或二手書給我們。目前,開始有一些認同這項工作的村民捐助“猫頭鷹閱讀室”。

Q:什麽是“猫頭鷹BRL 行動計劃”?
A:它是透過三個目標來達成終極目標的一項閱讀計劃,每個目標都有各自的重點工作:短期目標:設立“猫頭鷹書櫃” (The Owl’s Bookcase);中期目標:成立“猫頭鷹閱讀室” (The Owl Reading Room);長期目標:創建“猫頭鷹閱讀館” (The Owl Library)。短期目標的任務已于1-5-2007至31-11-2007完成(請看部落格中的〈猫頭鷹書櫃之檢討〉),幷于1-1-2008在新的據點成立了“猫頭鷹閱讀室”,爲更長遠的目標邁進。這項由「櫃」(Bookcase)、「室」(Room)到「館」(Library)的鄉區閱讀計劃,簡稱爲“猫頭鷹BRL 行動計劃”。更詳細的資料,請看我們部落格中的這篇文章:〈“猫頭鷹閱讀館”計劃書〉。

Q:爲什麽叫“猫頭鷹”?
A:請看我們部落格中的這篇文章:〈爲什麽是猫頭鷹?〉。

Q: “猫頭鷹閱讀室”在那裏?
A:它在西馬霹靂州,峇登巴冷縣(Daerah Batang Padang)的某個華人新村,名叫“冷水河新村”(Kampung Baru Coldstream)。村內共有約400戶的華裔人口,其中巫(亦是警察局)、印裔各一戶,村民主要務農爲生,村中唯一的一間學校──冷水河華文小學──有約170位學生。類似的華人新村,在全馬共有四百多個。

Q: “猫頭鷹閱讀室”提供什麽服務?誰可以享用?
A:我們主要提供室內閱讀和借書服務,除此每個周六、日,下午4:00~4:30是說故事時間。往後隨因緣成立讀書會、舉辦與閱讀有關的成人課程和志工培訓等活動。閱讀室的閱讀空間開放給所有冷水河新村的村民免費使用,但是只有會員才能享有借書資格。

Q: “猫頭鷹閱讀室”執行會員制嗎?
A:是的,但是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申請成爲會員。會員和非會員的主要差別,只在于前者因爲繳納了象徵性的年費而享有借書的資格。所有會員費皆用作“猫頭鷹閱讀室”的行政開支和添購新書。詳情請看我們的部落格:〈猫頭鷹閱讀室之會員條規〉。

Q: “猫頭鷹閱讀室”目前的藏書量有多少?
A:截止31/12/2008,共有1966本各語文類的書刊,其中書籍類1486本(中文書1205本;馬來文書75本;英文書206本),雜志類480本(中文雜志324本;英文雜志156本)。

Q:目前“猫頭鷹閱讀室”還欠缺什麽?
A:我們還很欠缺適合兒童和青少年閱讀的書刊,特別是英文和馬來文繪本(Picture book),歡迎您的捐助或捐贈。與此同時,我們更欠缺的還是定時到“猫頭鷹閱讀室”來服務的義工,我們需要資料電腦輸入、說故事、處理借閱服務等義工。任何疑問或意見,歡迎您和我們聯絡。


(本文取自:《貓頭鷹閱讀室資訊》創刊號,頁2~頁3。)

從第一本故事書開始


  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之下,爲什麽還要創刊這份不定期出版的信息?(注一)
  簡言之,目的如下:
(一) 分享一間民辦閱讀室的點滴故事
(二) 爲支持這項計劃的社會大衆報告猫頭鷹的概况
  在新村成立社區圖書館,而且是一間以兒童和青少年爲主要對象的民辦圖書館,就整體大環境而言,還算是新鮮事。鄉區一直以來就缺乏閱讀風氣,這似乎是一件再平凡不過的事情,平凡得讓大多數人輕易地忽略它的重要性。若探討個中原因,新村的先天失調固然是禍首,但後天疏于關注亦是關鍵之一,使得這個老問題一直存在,雖然我國已經獨立超過半個世紀。
  行動是解决問題的實際方法,因此就有了“猫頭鷹BRL 行動計劃”,期望透過三個階段的計劃,實現在新村創立永久性的非盈利社區兒童暨青少年閱讀館。不時有人提起這是一個“偉大的理想”,若它真的“偉大”,就讓這個“偉大”回歸到它的“微小”,微小到集合每一個有心推動閱讀運動的個體,從基本做起,從購買第一本故事書開始。像目前的“猫頭鷹閱讀室”,它的前身僅僅是一個陳舊的衣櫃。
  這項計劃來自一個單純的念頭:希望住在大城市之外的新村小孩,輕易的就能接觸到課外讀物,幷享受閱讀的樂趣。就這麽一個念頭,于2005年7月27日接收了一位外國朋友第一筆無法推辭的捐助,約RM300;隨後陸陸續續又收到城市朋友、村內的華小老師,家長和小朋友們的捐款或捐書。經驗告訴我,資金故然重要,但它幷非决定一間非盈利民辦閱讀室存亡的關鍵要素。因爲任何事情,終將回歸到“人”。目前的“猫頭鷹閱讀室”雖小,那就善用具有的資源,踏實地發揮它的功能。
啓發小孩的閱讀興趣和推動鄉區的閱讀風氣,從來就不是短期見效的工作。放寬來看,“閱讀”是一種“文化”表徵,需長遠性的推展才得于生根、茁壯。走筆至此,似乎把話說遠了。
望這份信息的出版能够和社會大衆分享我們的小故事,幷希望更多推動閱讀工作的人士提供我們指教。最後,還是要感謝支持這項閱讀計劃的每一個人,即便是你們口中一句鼓勵的話,也是促成今天“猫頭鷹閱讀室”不可或缺的因緣。(注二)

(注一):指2009年1月份出版的《貓頭鷹閱讀室資訊》。
(注二):此文乃是《貓頭鷹閱讀室資訊》之創刊語。

Saturday, September 26, 2009

把書弄壞怎麽辦?


  不少人知道我們閱讀室的書幾乎都可以外借時,都會帶著充滿疑慮和擔憂的眼神問我們:“不怕書被弄壞嗎?”也有不少家長拒絕爲孩子申請成爲會員,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擔心小孩把書本弄壞。
  面對這些情况,不得不讓人思考一本書的“存在價值”。
  一本書的形成,從作著一個單純的念頭,到落筆成文,最後印刷成書,展現在讀者的眼前。說這個過程慢長而艱苦,應該不會有人反對。即便如此,這個成書過程却未能承載一本書的存在價值。說白了,一本書的“實體”僅僅承擔著“記錄”的工作。其背後的運作程序就是:把作者的思考、意念,經過系統化的整理,再轉化成他人可以理解的符號。這個符號可能是文字,也可能是圖畫。

書本放著是沒有用的

  因此,一本書也因爲它扉頁上的這些“符號”被作者以外的第二個人“閱讀”了,而産生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。書本只要不斷的被傳閱,其“精神價值”就不斷被“開啓”。所以,閱讀的行爲賦予了一本書的存在價值,而不是文字或圖畫本身。
  當然,這些話都是說給自己聽的。對于家長的擔憂,我選擇的回答不出以下幾點:“我們情願書本因爲被閱讀而弄壞了,也不希望它放在這裏完好無缺,永遠像一本新書”“書本放著是沒有用的”(或說:“書本要有人去讀才有用”) “只要不是故意把書弄壞就可以了” “小孩是可以教的,可以先教他如何翻書”(這句之後,通常會再告訴對方,我們有一位三歲的小讀者看書也不會弄壞書的實例)。
  我們有一本叫《怕浪費的奶奶》(作者:真珠真理子)的書,當初在外國買回來時還是一本全新的精裝本。這本好繪本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宣導節約和環保理念,深獲小讀者喜愛,不少人一借再借,似乎百看不厭。這本書也曾經被某個非盈利團體借去吉隆坡,用作環保活動的教材。有朋友看了此書,特別托家人到臺灣和日本找書呢。現在翻看此書,你會發現內頁貼了許多透明膠帶,損壞不少。對此,我們幷不心疼,因爲它的“損壞”正好彰顯此書的“好”和其“價值”。而這些功能都是我們看不見,也是我們最常忽略的。
  好書若真的損壞了,再買一本就是了。即便是書已絕版,但書中的啓發或教導,將一生跟隨著我們,默默地影響著自己和周遭的人。